作者:清池
当下正值八月高温时段,呆在室内人尚且觉得汗流浃背,室外的劳动者更是苦不堪言。然而,在我老家兴平,却有许许多多的农民在这个时段去从事一件堪称炼狱般的农活,当地人称它叫“摆蒜”。
在兴平城西以及武功部分乡镇,由于土地成分优势,非常适合种植大蒜,大蒜成了当地的特产。不过你知道凝聚在一头大蒜背后的艰辛吗?
每年暑期,村民会将架上晒干的蒜头一颗颗掰下来,再一瓣瓣剥好,选中大瓣的留作蒜种子,其他的再当做边角料卖掉,不过有些蒜头就整只被直接卖掉,这主要取决于蒜的品种还有当年的蒜头价钱,有种皮儿泛红的蒜头,价格相对较高,许多村民会把它栓成辫儿,早早卖掉。
兴平特产——大蒜
剥好的蒜瓣就成了村民种地的对象,不过种蒜的时段和方式却是非常难捱。要趁着玉米扬花的时间,蹲在玉米地里一颗颗摆在地里,一般是男的用犁铧先拉出小沟,一人跟着后边撒蒜瓣,一人再上肥料,后面的人再蹲在玉米行子里一个个摆好,再用土掩埋。
整个过程,人都是全程在玉米地里呆着,热不说,主要是玉米叶子划皮肤,一到玉米扬花的时间,花粉过敏之类,真真苦不堪言。所以,每年暑假,摆蒜的一周都是最难捱的时间,更是我对干农活儿的一种恶梦。
人们为了赶活儿,一般会选在早晚下地摆蒜,不过傍晚七八点趴在地头的滋味实在太难受,胆小的我总要跟在家人附近劳动,耳边时不时有黑蚊子嗡嗡的,也让人烦躁。
打蒜薹
蒜摆好了,就等第二年五一前后打蒜薹,弯腰一根一根用叉子插入再抽起,是挺有技术含量的事情。
尽管辛苦,可家乡人还是种植这种劳神的作物,除了一年两茬收成之外,蒜薹和酸瓣的价格相对较高,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长大后的我,在城市里工作,已经彻底离开不务农了,偶尔和乡党聊起童年的记忆,发现大家都曾梦想着能发明一种会摆蒜的机器,让家人、让乡亲免受这种艰苦的劳动。所以,有看到这篇文章的人才们,可以试试能否发明一下?!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