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说过的话语,贴心的话语,是感动,更是激励。兰坪县是全国唯一的白族普米族自治县,这里的普米族群众大部分居住在高寒山区,聚居村寨均集民族、贫困、山区为一体,生产生活十分困难。这几年,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扶贫惠民好政策,在当地党委政府、各级各部门、驻村工作队、帮扶单位的努力下,普米族群众自力更生,积极投身到建设家乡、发展生产之中。昔日贫穷落后普米山寨正在发生着史无前例的巨大变化,普米族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
兰坪县的普米族主要分布在通甸镇、河西乡、石登乡、金顶镇、啦井镇五个乡镇,共有个自然村户,21个普米族聚居村和一个普米族社区总人口人,其中普米族人口人,族群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11.1%。
在金顶镇高坪村,我们遇见了正帮助家人做农活的普米族姑娘杨红,她目前在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读大一。回忆起以前一家六口人的生活状况,她几度哽咽。
金顶镇高坪村在校大学生杨红:以前家里很穷,过日子很拮据。以前房子下雨的时候就是漏水,上面的木头都是腐烂的,没钱去翻盖。吃的都是家里自己种的,没钱去买肉,家里就养了五、六只鸡和一两头猪。年杨红家被评为建档立卡户,几年来通过国家惠民政策扶持及三峡集团帮扶,她家里的状况逐渐好转。三峡集团出资3万元的安居工程建设,让昔日破旧的房子焕然一新;10只养殖山羊补贴,每年3—4头的生猪托管养殖项目,建档立卡学子元的入学补助,每年元的雨露计划、国家助学贷款等一系列的惠民措施,让杨红家里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年杨红家正式退出了建档立卡户。
金顶镇高坪村在校大学生杨红:我们一年羊可以卖20几只,猪也有几头,卖大蒜可以卖五六千块钱,总的加起来有3、4万元钱收入。这些收入可以供家里生活和供我读书,能够让我们过上好的生活。现在我家可以算已经脱贫了,非常感谢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帮助。而离高坪村不远的干竹河村,也是普米族群众聚居区。正在山上放羊的村民和胜宝靠养羊、养猪、鸡,种植油牡丹,以及小儿子做生意,家里的日子蒸蒸日上,老人家还自豪的告诉我们,他家里从来没有被评为建档立卡户。
金顶镇干竹河村下干竹小组村民和胜宝:现在羊养了五六十只,猪十八九头。养羊一年3万左右,养猪七八千左右,养鸡几千块,油牡丹几千块。我们家自始至终都不是建档立卡户,全靠我老伴我们两个自己去发展。只要我身体好就继续发展,把养羊、养猪这个产业做好。高坪村和干竹河村都属于金顶镇,由于两个村地理位置优越,离县城近,通过当地党委政府精准施策以及三峡集团的倾力帮扶,年,根据“两不愁、三保障”及对照贫困村退出10项标准,干竹河村顺利退出贫困村行列。截止目前,高坪村仅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户15人,贫困发生率仅为0.61%。
金顶镇干竹河村党支部书记尹福宝:得益于怒江州国土资源局和三峡集团多单位的帮扶,我们主要是种植了新兴产业油牡丹种植亩,每亩我们群众的收入大概在元左右,仅仅这一项我们每一年的收入就有万左右。还有我们三峡帮扶的黑山羊,覆盖我们建档立卡户户,通过几年的扶持,现在群众的收入稳中有增。还有我们老百姓种植大蒜、种药材、芸豆等,我们贫困户目前的收入已经突破了元,我们的产业扶持已经达到了贫困户的收入标准线。我们下一步的目标就是要巩固,要防止我们建档立卡户返贫。金顶镇高坪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善昌:现在我们村实行了生猪托管养殖,每户农户可以增收元钱。我们还有山羊养殖,每年的增收看山羊发展情况和出售的情况来定。还有油用牡丹种植.29亩,现在覆盖了全村建档立卡户,还有太阳能光伏,每家能增收2多块钱。我们原来的建档立卡户是户人,经过多年来的扶贫,已经脱贫了户,现在还有4户15个人尚未脱贫,到年底这4户能够稳定脱贫出列,那是没问题的。
如今的高坪村和干竹河村,村民生活不断富裕,家家户户建起了新房、硬化了道路、装上了太阳能路灯和热水器,这两个昔日贫穷落后的普米族小村庄焕然一新,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当地普米族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人均纯收入元以上,住房、上学、就医疗、养老均有保障。此外,村里还通过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建档立卡户”的模式托管代养生猪,发展山羊联户养殖,以“土地出租+劳务倒包+利益分红”的发展模式种植油用牡丹,发展光伏电站生态农业,发展中蜂养殖,发展花椒、青刺果、马铃薯、芸豆种植等达到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目的,拓宽了增收渠道,切实巩固了脱贫成果。
熊羽王玉林刘江李军政兰坪融媒体中心报道
“看这里看怒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