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今年岁了修缮竣工重开放

提起北京的白塔,一般人的印象里只有两座:一是位于阜成门内的妙应寺白塔,另一座是北海的白塔。两个都属于藏式佛塔。

对于前者,不少人都相当熟悉,很多游客来北京旅游,北海公园是必去的地方之一,北海琼华岛上的白塔俗称“小白塔”,建成于清代。很多人都会唱的“湖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中的白塔就是指北海公园琼华岛上的那座白塔。

对于后者,可能有些人不熟悉。不过没关系。近日,有年历史的妙应寺白塔重新开放。因为白塔太出名了,妙应寺也被俗称为白塔寺。来这里还可以看到藏传造像艺术展以及唐卡臻品艺术展。

妙应寺白塔来历

妙应寺,俗称白塔寺,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号,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该寺始建于元朝。

妙应寺白塔其实并不输北海白塔。在妙应寺白塔面前,北海白塔只能算“小字辈”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妙应寺白塔,全称为灵通万寿宝塔,忽必烈改国号为元的时候,也就是年,白塔正式动工,到年完工,成为了当时元大都的地标建筑。至今已经年了,是我国现存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的藏式佛塔,也曾是元大都的地标性建筑。

妙应寺内的阿尼哥塑像

妙应寺白塔来头不小。据说,此塔为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勘查选址后敕令建造。设计建造者为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很难想象,在当时的元朝都城建造佛塔,会让一位尼泊尔人来主持建造。原来,这位阿尼哥早在元朝初年(年)就应大元帝师八思巴之聘,带领80名工匠来到了元大都。据说,阿尼哥入仕元朝40年,参与了当时京城很多庙宇的建造。妙应寺白塔就是其中一座。可以说,这座白塔融合了中尼两国的建筑风格,是中尼两国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白塔前的“双鹿听经”石雕

白塔竣工那年(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以塔为中心向四方射箭圈地,建成一座寺院,名为万安寺,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也就是说,围绕白塔建成的寺院还是一座皇家寺院,皇帝即位、郊庙建成等,文武百官都要在这里习仪演礼。据说这里还是蒙汉佛经等书籍的译印中心。明朝时将寺院名称改为“妙应寺”。

妙应寺白塔的传说

关于这座白塔有个传得神乎其神的说法。据说无论白天阳光下或是夜晚月色下,白塔都没有影子,即“无影白塔塔无影”。还有人更加神秘地说,“白塔寺是没有影子的,它的影子在西藏”。

胡同里的白塔

事实上,“塔无影”是不可能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人给出了科学的解释。因为白塔塔身高大且又呈圆锥形,白塔寺周边都是狭窄的胡同,塔的影子往往隐没于胡同两侧墙壁的投影之中,所以无论在日光下还是月光下,无论从任何角度,都不可能看到白塔的完整影子。至于说影子在西藏,更应该是民间的讹传,大概跟它是一座藏式佛塔有关。

鲁迅故居

此外,还有一位文坛巨匠曾在附近居住。年,白塔寺附近的阜成门西三条21号,搬进了一位文人。那时,他还在教育部上班,白塔想必是日日上下班都要经过的地标建筑物。在这里,他写出了很多名篇。比如,有这么一句,“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此人便是鲁迅。走进现在的鲁迅故居,不用遥望,依然可以看得见这白塔。

妙应寺白塔的保护

据资料记载,新中国成立后,白塔寺内大批文化遗产得到妥善保护。年3月4日,寺内白塔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过长达2年7个月的修缮,年12月6日,竣工后的白塔寺重新对外开放。这一天是农历十月二十五日,也是妙应寺白塔的竣工纪念日。据悉,白塔寺上一次大修还是在年,唐山大地震之后。在那次修缮过程中,施工人员发现了白塔顶端塔刹里收藏的经书和舍利。此外,塔顶的砖石下,还藏有一封年修缮时工人留下的抗战家书。

重新开放的白塔寺看点

配合重新开放,白塔寺管理处对《白塔寺历史文化展》、《藏传造像艺术展》进行了改陈,推出了临时展览《元三都城市文化展》和《唐卡臻品艺术展》。

以前白塔寺的展览有些庞杂,改陈后将展览浓缩,只介绍与白塔相关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对白塔设计建造者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进行了详细介绍。“妙应寺不仅是一座皇家寺院,也相当于一座使馆,是中尼两国友好交往的见证。”

雍和宫

除了北海的白塔为藏式建筑外,目前北京城有寺院建筑或历史遗迹、遗存的藏传佛教寺院20多座,如雍和宫、西黄寺、五塔寺、智珠寺、须弥灵境等。

游玩贴士

地址交通: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号,乘、、、42路在白塔寺站下车。

门票价格:20元。老年人、残疾人、中小学生群体实行凭证免费参观的优惠政策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复发
北京哪个治白癜风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suana.com/dsyx/42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