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鼻的气味、悠久的历史,再加上各种各样的“功效”传说,这些都使得大蒜成为了一种特别的蔬菜。科学文献中也能找出不少关于大蒜功效的研究,从成分分析、动物实验,到流行病学调查甚至干预性对照实验都有不少,但目前的结论依然是“证据不够充分”。
近年来又多了一种引人注目的产品——“黑蒜”。商家宣称这种通体乌黑的大蒜具有“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软化血管、改善睡眠、改善便秘”等功效,甚至还可以“抗癌”。它真有这么强大的功能吗?
01黑蒜是什么?
黑蒜其实不是什么特别的大蒜品种,而是普通大蒜经过特殊加工的产物。它的历史很短暂,从韩国人发明它至今,不过十来年。黑蒜在市场上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韩国人甚至在美国开了一家公司销售黑蒜制品,产品还颇有市场号召力。
黑蒜的制作并不复杂,但很漫长。简单而言,就是把鲜大蒜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加热一个月以上,甚至长达两三个月。包括一些科学文献在内,许多地方介绍黑蒜时都把这个过程称为“发酵”。但黑蒜制作的温度是60℃左右,甚至更高,这个温度下各种微生物都难以生长。所以这个过程没有微生物的参与,主要发生的变化是低温长时间加热导致的“非酶褐变”,或者氧化。这样的过程,有点类似于红茶的“渥红”。
经过几十天的持续加热,鲜大蒜变成了黑蒜。大蒜变得绵软而酸甜,特有的刺激性气味也消失了。对许多人来说,黑蒜的风味口感更有吸引力。
02
黑蒜里出现了什么?
黑蒜的走红是作为“功能食品”的身份。大蒜中有许多抗氧化成分,比如蒜氨酸(S-allylcysteine)以及各种多酚化合物含量都显著怎加了。这些物质在化学检测以及细胞实验中展示了良好的抗氧化性,于是,这些成分被制成了各种“膳食补充剂”销售。
鲜大蒜变成黑蒜,为什么会导致这些成分如此剧烈的增加呢?主要机理有三种:一是这些成分在鲜大蒜中有一部分与其他物质紧密结合,在长时间的加热中它们被释放了出来;二是在鲜大蒜中存在着一些降低或者抑制了这些物质活性的酶,黑蒜制作过程中这些酶失去了活性,所以这些物质的活性就增加了;三是在褐变过程中,简单的多酚形成了多酚复合物,后者的抗氧化性要强得多——在红茶中,儿茶素形成茶黄素导致抗氧化性大大增加,就是一个类似的例子。
02
黑蒜的那些功效靠谱吗?
既然那些“功效成分”的确是大幅增加了,那么黑蒜是不是就真有神奇的保健功能呢?
从食品监管的角度说,“存在功能成分”跟“在人体中体现功效”之间,还有相当的距离。黑蒜被发明也才十来年,目前进行过的研究也主要是检测成分变化,并没有科学系统地对特定成分进行相关实验
年,台湾学者在《功能性食品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报道了一项相当完善的动物实验。他们用正常饮食、高脂饮食、高脂饮食加不同剂量的黑蒜提取物来喂大鼠,然后检测体重以及多项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现,与高脂食物组相比,吃高脂食物的同时补充黑蒜提取物的大鼠,最终体重、肝脏和脂肪组织相对重量、血清中的甘油三酯、肝的氧化应激水平都明显要低,许多指标接近吃正常饮食的大鼠。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补充黑蒜提取物的高脂饮食组老鼠,粪便中的脂肪含量更高。这相当于黑蒜提取物减少了饮食中的脂肪的吸收,或许可以解释补充了黑蒜提取物的老鼠体重和生理指标接近于正常饮食组。
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说,这是一项很好的研究。不过,它毕竟只是一项动物实验。在人体中的情况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目前看来,黑蒜不失为一种风味独特的食品,适当吃些确实没有什么坏处。但如果把防病甚至治病的重任全都交给它,就实在有些不靠谱了。
关于高血压的延伸阅读
辣木可以降三高吗?
三高趣闻
注意!冬季影响高血压的5种行为
三高趣闻
益生菌可缓解高血压
三高趣闻
温馨提示想要获得更多三高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