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振大和尚在三天竺法镜寺为新戒尼众作开示(下)
在这期视频内容里,可以1.了解师父传戒的历史和规格;2.知道汉传佛教的魅力和兴衰;3.对女众部地位的肯定和包容;4.被师父吃蒜的趣事深深感动;5.对戒场香板的加持豁然开朗;6.为三次第超越之神圣所摄受……上期已经推送了视频上半部分的文字内容,今天继续~
视频文字整理内容*大和尚开示:
*啊哦,师父吃大蒜……
(时间:24:40--28:35)
我们看台湾的佛教,他们很多继承了解放前的做法,有些寺院里有男众女众的现象。我刚出家时的寺院里有几个叫师叔的也是女众,我的师父是男众。那时寺院里怎么称呼呢?男众叫东单的,女众叫西单的。别人说东单有住多少?西单住多少?这就指男众住了多少?女众住了多少?现在台湾的佛光山中台禅寺,基本上是这样。这就是解放前传承下来的。这种做法也有一定好处。目前在我们汉地提倡男女分开,不要混住。从我的出家经历来讲,我对我们寺院女众师父,我们叫师叔的,还是有非常深的感情,这种感情也是来自于生活的这种经历。
我出家以前基本上没吃过素、没吃过斋,出家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吃饭就不习惯,吃不下、吃不饱、经常吃半饱。那时很多规矩、禁忌不懂也不知道。有一次我就跟一位师叔(老比丘尼)讲:“师叔啊!我们吃饭老吃不饱,明天买菜的时侯,能不能买一点大蒜炒辣椒?这样比较解馋、下饭!”那位师叔也不说话,眼睛就盯着我看,我也不知道她看什么?反正就盯着我看了老半天。中午吃饭时她就给我炒了一小碗,平常只吃半碗,那一顿饭吃了三碗!师叔就问我:“好吃吗?”“好吃阿!”她就说了:“下次就没有了,就吃这一次阿。”,我说“怎么了?”,她说“出家人哪有吃大蒜的?没有的。”我们那时刚去寺里,还没有剃头,还没出家,但师叔就给我做了一次。这之后再没吃。但是她这种感情上面关爱的心,是一直还记在心里。
*出家就是四大皆空,啥都放下!
(时间:28:35—34:06)
我们汉地佛教之所以能保持女众僧团的存在。并不像以前那样一传戒,一定是二部僧戒,然后是本部登坛,然后再到大僧里面。在汉传佛教非常长一段时间,女众登坛是在大僧这边。是近些年研究戒律多起来以后,按羯摩法,先在本部登完坛之后,再到大僧这边加法,由加法而感发戒体,就是说,感发戒体是在大圣这边,但前期的训导、教诫都依本部。之前很多人对女众登坛加法以后,羯摩文叠和尚的名字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和说法。你们顺着羯摩文就是以本部的尼和尚名叠到羯摩文里去,在大僧那边做羯摩法时,也是这个方法。有些就不理解:既然得戒是到大僧这边来才得戒而感发戒体的,为什么不是称大僧戒和尚的名,而是称本部尼和尚的名呢?这个间题也好理解,并不难理解。比如:生个孩子,要到国家机关去登记,这个孩子才被国家所承认,其公民的待遇才具备。确实是登记机关盖章才生效,但并不能说这孩子就是你生的,机关部门跟生孩子是没有关系的。我们传戒时也会与三师聊聊这些。从不同角度形成一个共识。僧团最大特点就叫和合,和合共住,在认识上见和同解,在见解、见地上一定要一致的。出家,你一定要念我的名字或不念名字就怎样,其实不至于纠结在这上面。我们出家本就四大皆空,什么都放下。如此还会因为挂个名,念不念名而执著呢?那也并不是这个名而起争论,更多的还是在探讨怎么做才是最圆满的。从我们跟传印长老、界诠法师、学诚法师一起做时,大家还是觉得这么念,遵照羯摩法没问题,大家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在我们汉传戒期中是三坛齐授。从沙弥到比丘到菩萨。女众这边还多一个学法女,这三个次第其实也是一个超越阿!
*为什么师父担任开堂大师父的戒场都非常地圆满平顺呢?
(时间:34:06—38:57)
刚刚来的路上,摄影师和我边走边说,“半个月过去,这些新戒菩萨们的威仪表现经过半个月的训练发生了天壤之别的变化”,那为什么能达到这个效果呢?就是由于我们汉传佛教祖师编好的传戒制度和礼仪教授的规范。一个月的戒期,我们经历了无数的祖师大德不断地总结提炼,每一天都排得详细周到,佛教不用科学这个词,佛教讲如法如律、对机有效。
曾经界诠法师跟我说,“你担任开堂大师父的戒场都非常地圆满、平稳、顺利。”以福建传戒为例,年之前,也传了几十次戒。福建是个佛教兴盛且有许多大德的地方,其戒场的特色是每年男众的戒场都有打架的事,而且是打得头破血流。所以年那次传戒,戒场才差三天就结束了,然后界诠法师上午还讲,“你们再等三天啊,三天就回去了啊,要好好的啊。”他一下座,一转身,里面就干起来了,(众笑)三天都没有熬到啊。那年传戒是我去的,那年就结束了福建传戒每年打架的传统。
后来界诠法师就问我:“大师父,你是怎么做到的呢?”我说其实这不是我的能力,这主要得力于祖宗留下来的犍锤,就是香板的功效啊!(众笑)香板用得好不好,绝对是关键,这次灵隐寺那边传戒,本堂发露这一天,打断了四十几块香板,这是无上的加持啊!很多时候,跟他磨破了嘴皮讲三天,都抵不上三香板管用!戒期里短短一个月时间,这习气要改,香板一下去,就能起到警策的效果。
*这三香板下去,给你解暑治病,当下就精神了……
(时间:38:58--43:50)
戒场规矩:每个来受戒的,香板都是躲不掉的。不懂规矩的人一开始会打听,“诶,你挨打了没有?你是怎么答的?”这相互之间都会传授经验啊……
问:“谁让你来受戒的?”
答:“师父让来的。”啪!啪!挨打了。(众笑)
“哦,师父不叫你来,你自己就不发心啊!”
问:“谁让你来受戒的?”
(下面一波就乖了)答:“我自己发心的。”(众笑)
啪!啪!又挨打了。
“哦,师父不让你来,你自己就跑来了?”(众笑)
问:“谁让你来受戒的?”
答:“我自己发心的,得到师父同意的。”
啪!啪!又挨打了。“巧言令色!”(众笑)
再问:你这是真心来受戒的?还是只图虚名来拿戒牒的?
那你想想看,不管怎么回答都得挨打。你真心发的,打打看你是不是真心,不是真心发的,那更要打了……
所以挨过祖师的犍锤,那是有加持力的。一者,突然从一个放逸的环境到一个封闭、精进的环境,不习惯,咳嗽感冒、发烧中暑,出各种障碍,这三香板下去,给你解暑、给你治病,当下就精神了,过两天就是神清气爽,这是身体方面的加持。二者,就是打你的警策心。我们现在家里被几代人呵护,出家了师父也舍不得打,这样没吃过苦怎么能成大器?!佛教传戒就是陶冶龙象、铸造大器的过程,戒期里,就是挑泥去杂质的过程,揉泥调性情的过程,放到窑里去烧历练的过程,最后得出来的才是精品。
所以就要借助恶辣的犍锤,效果才立竿见影,我对界诠法师讲:“你呢,学院派,唯一的缺陷就是没有得到老和尚的传承。虽然你每次苦口婆心,‘要持戒啊,要什么的’,这嘴皮讲破都没用!”佛在《调御经》里有个比喻:好的马,主人一上去,不需要抽鞭子,马就知道主人的心意,什么时候该跑,什么时候该停,这是上等。再次一等,要看到鞭子,才知道该怎么走;再次一等,鞭子要触到毛发;再次一等,鞭子要抽到皮上;再次一等,要狠狠的抽……
*僧上一百,文武俱全
(时间:43:50--47:39)
在戒堂里,根基都是不一样的。自觉的就跟菩萨一样。那种顽皮的,如过去一句话:“僧上一百,文武俱全”。什么意思呢?出家众到了一百以后,好的,像菩萨一样,坏的无恶不作了。如果说不是凭着恶辣的犍锤,光靠嘴巴讲,不起效果。在戒堂里几百人,一个会影响一片,真正顽劣的是极小部分,甚至只有几个。但是这几个呢,就会影响整个群体形象,游客看到会说:“你看这出家人也是六根不净”就会影响整个僧团的声誉,所以对这种事要严格禁止。
在三坛大戒中,也是一个次第的超越。沙弥戒时我们是悉心听从诸位堂师的教导,以师为戒,依师教而行;等到登坛以后,就要自觉,自己管理自己,受了大戒的就要互相劝诫、互相教戒、互相忏悔,这叫辗转相诫、辗转相教,登坛以后犹如受成人礼,就是长大了,不需要堂师跟在后面了;等到受了菩萨戒以后,不光能自觉还能去教导别人,具备做师承的基础。所以戒期中,时间很短,任务很重。从身份的完成和超越来讲极其神圣!从沙弥(尼)到比丘(尼)到菩萨;由婴幼儿时期到成年到壮年;由依师而度,到自度,到如何度人……
那么祝愿新戒菩萨们都能成为法门龙象!
现场说法,大师父实语、如语、诚恳、朴素,有广度,有高度,句句直抵人心。静静观看视频吧(本期文字从中间开始,可直接把进度条拉到24分钟处)有时间当然可以从头看起咯。佛法是实证的,祖师说过:有一分恭敬,就得一分利益,有十分恭敬,就得十分利益。阿弥陀佛。相关链接:一堂戒期里面出了三位中佛协的会长
视频文字整理:本草君*中普陀寺研修班学员
年中普陀寺开办居士弘法研究班,第一期招收学员八十名,延续至今。由惠州市佛教协会会长妙峰法师讲授《菩提道次第广论》、《六祖坛经》;由惠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仁空法师讲授《净土三经》、《优婆塞戒经》、《维摩诘所说经》;由中普陀寺方丈芳振法师讲授《阿毗达摩俱舍论》、《华严经》等课程,带领广大信众深入经藏……
责编:清净
美编:阿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