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先,负责找到好食材
偶然在书上看到,江西上高人吃蒜,是带皮油炸,据说蒜香迷人,蒜瓣金黄软糯。
我是爱蒜之人,吃饺子要有几瓣蒜在碗边,最好是泡绿了的腊八蒜;炒青菜要把蒜拍碎了爆香,煲海鲜要在锅低垫一层大蒜……
油炸大蒜这么反人类的吃法,我还没试过,去市场上买了一把大蒜回家如法炮制,结果大蒜变成了黑炭头,黑焦苦涩,大失所望。
今年10月份去上高,跟当地人吐槽此事,对方笑了起来,必须用上高出产的紫皮蒜,才能油炸,至于市场上的白皮蒜,上高人嗤之以鼻。
当地人拿出来的紫皮蒜,蒜瓣很大,刚拿起来,便能闻见浓浓的辛辣味。剥去外皮,蒜瓣上的一两层内皮就不用再剥了,直接下锅油炸,半露出金黄的蒜肉,蒜香让人很难抵抗,当地人连蒜皮都没有去掉,就直接入口,大大的蒜瓣,一咬就烂,满口都是蒜的清香,一起去的朋友吃不惯外皮,索性剥了再吃,又多了一份吃的乐趣。
当地人还推荐了一种没听说过的吃法。将一整颗不剥皮不切开的紫皮蒜,放入汤中煮至烂熟,捞起来用嘴吸,满嘴蒜味,过瘾到了极致。当地人认为,吃蒜,必须是本地的紫皮蒜,不然是不能入口的。
大蒜原产地在西亚和中亚,自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将大蒜带回,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中世纪欧洲瘟疫流行,大多数人就靠大蒜躲过了灭顶之灾。《本草纲目》记载,大蒜能预防感冒、流脑、痢疾等各种传染病。至今,大蒜更是被称之为天然的植物广谱抗菌素。
大蒜按照鳞茎外皮的色泽分为紫皮蒜和白皮蒜。和白皮蒜相比,紫皮蒜的蒜瓣少而大,辛辣味浓,其活性成分大蒜素的含量更高,抑菌效果也更明显。
据记载,上高县早在康熙年间就已经开始种植紫皮大蒜。当地人说,紫皮是药蒜,白皮只是清水蒜。
霜降前后蒜种下地,先用镐开沟,然后将蒜种去皮栽入沟内,株距约10厘米,之后覆2厘米左右厚土。这时的紫皮蒜,就可以在江西上高的蒙山间野生野长了,一直到第二年6月中旬,上高人在早晨趁有露水时,用手贴着泥土,掐住蒜叶的底部,稍稍用力,就可以把紫皮蒜拨出来。
上高人极爱紫皮蒜浓烈的蒜臭和辛辣的蒜味。大蒜的辛辣,比辣椒含蓄,其醇香又胜过葱,极勾人馋欲,许多吃食之味美,全藉大蒜的辛香支撑。做菜不放上紫皮蒜去腥增味,怎么能吃呢?
紫皮蒜比白皮蒜味道浓郁。上高当地人就会抱怨,买来的大蒜没什么味,做菜也没有蒜香扑鼻的感觉。
资深吃货鲁智深在五台山当了和尚之后,嘴里“淡出鸟来”,下山闻到狗肉香,寻得狗肉店,揭开锅盖,半锅熟狗肉,咕嘟咕嘟冒气泡,大喜过望,揎拳捋袖,拽下一只狗腿,小二见了,讨好地捣了半碗蒜泥送来,狗肉蘸蒜泥,绝配,鲁智深这才吃得风生水起。如果蒜泥能用上高的紫皮大蒜来做,和尚肯定吃得更起劲。
《本草纲目》中有“狗肉与蒜食,损人”的说法,这里的蒜都是鲜大蒜,做熟的蒜是可以和狗肉同吃的,比如有一道很出名的朝鲜菜——蒜茸狗肉,常被贵州、广西、湖南、广东等地的居民搭配,吃者甚众。
大蒜个性鲜明,吃的人香的爽,但不吃的人难免掩鼻。历史上甚至有人为这股蒜味丢了性命。南朝刘宋大臣孙超,在“面君”时,就因为口里蒜气太重,惹恼了暴戾之君刘昱,令人活剖了他,说“看看他腹中到底什么作怪!”
但大蒜是无辜的。国外研究发现,大蒜能促进人体产生的“蒜臭素”,可以通过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消除在肠里的物质引发肠道肿瘤的危险。现代研究发现,大蒜拥有很强的抗炎杀菌作用。
《名医别录》中记载大蒜:“散痈肿魇疮,除风邪,杀毒气”。上高当地人以蒜为药,将大蒜含在口中,并以舌头促进运动,生津咽下,反复进行数次,待大蒜无味后吐出,对感冒初起,风寒咳嗽有效。孙大人或许只是以蒜入药而已,可怜可叹。
市场上卖的大蒜主要是白皮蒜,白皮蒜产量大,耐寒力强,生长期短,对种植环境和要求也相对较低。在全国,白皮蒜的蒜价都已陷入“蒜你狠”的热潮中了,蒜价高于肉价。量少质优的上高紫皮蒜,不用宣传,早在刚刚上市的时候就已断货。
上高紫皮大蒜有种独特的风味,浓香清甜,辛辣而不刺舌,捣碎成蒜汁,呈粘液状,久放也不变馊。在江西当地可是一宝,当地人说,可不敢大肆宣传,怕到时候自己也买不上了。
蒜泥是最好的吃法,不仅能更好的保留有效成分,也会减少一定的刺激性。紫皮大蒜的蒜泥味更辛辣,捣碎成蒜汁,成诱人的粘液状,上高紫皮蒜久放也不变馊。
如果害怕吃过蒜后口腔有异味。可以在吃过蒜后喝杯咖啡、牛奶或者绿茶,可以起到清除口气的作用。
小编亲测,吃完大蒜后,喝一杯牛奶,牛奶中的蛋白质会与大蒜发生反应,就可以有效去除蒜味了。不过,喝牛奶时,注意要小口慢咽,让牛奶在口腔中多停留一会儿,而且最好喝温牛奶,这样效果会更好。
你的家乡在哪里?有什么代表性的食材?以先去溯源了吗?请输入地名或食材检索,
如永定,如菜干。也可以点击菜单“溯源1”和“溯源2”,
查阅各地已溯源食材。
一地一品,有本有源
想吐槽,请留言
↓↓↓↓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