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作为我县主要的经济作物,已经有多年的种植历史,广大蒜农也积累了比较成熟的种植经验和管理方法,但每当春季气温回升,大蒜进入返青退母期后,依然会大面积的出现死苗烂根现象,令许多大蒜种植户束手无策。为了做好今年春季的大蒜日常管理工作,帮助农民朋友更好的了解大蒜各类病虫害,掌握科学的防治方法,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王丕街道科技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张树文给大家详细阐述春季大蒜管理需要注意的技术要点,咱们一起来看看。
迎着春天的暖阳,记者来到卜集镇赵庄村村民赵绍雷的庄稼地里,只见他家的大蒜叶片肥厚,茎秆粗壮,长势喜人,整片蒜地呈现出一派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旺盛景象,但在几个月前,他家的蒜苗还是一片萎靡不振的生病状态,正是通过高级农艺师张树文的悉心指导,村民赵绍雷在年前对自家大蒜进行了有效防治,才使得他的蒜苗由危转安。而他家的大蒜出现病害是因为连年的长期种植,致使土壤中积累了大量病原菌,造成了大蒜的重茬性病害,这一情况较为典型,在我县许多村镇的大部分地块普遍存在。
据农技专家张树文介绍,我县大蒜的重茬病害最主要的就是疫霉菌根腐,此病菌先是感染大蒜的根部,造成烂根,进而使苗盘腐烂,最后导致整株死亡,影响十分严重。此病害的发生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是年前11月份发生,发生时易致使成片的大蒜死苗,造成缺苗断垅;第二个高峰是来年的3月底到4月上旬,温度回升后大蒜的疫霉菌根腐开始发生,特别是浇第一遍水之后,蒜叶持续发黄,大蒜的根部开始腐烂,甚至造成根盘开裂,最后导致植株早衰死亡,有的大蒜在收获时随手一拔就掉,其蒜头沤根就已经失去了它的商品价值,这严重影响到大蒜的产量。那么怎样才能够行之有效的防治大蒜疫霉菌根腐病的发生发展呢?
张站长还指出,除了影响大蒜根部的疫霉菌根腐,影响大蒜茎叶的锈病也应该引起重视,其病原菌为葱柄锈菌,主要侵染大蒜的叶片和假茎,病部初期为梭形褪绿斑,后在表皮下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稍凸起的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橙黄色粉状物,即夏孢子,病斑四周具黄色晕圈,后病斑连片致全叶黄枯,植株提前枯死。夏孢子萌发时温限为6~27℃,适宜侵入的温度是10~23℃。在湿度大或有水滴时,9~19℃可侵入,干燥条件下,夏孢子可抵抗零下16℃以下低温,干蒜叶上的夏孢子,越冬后仍有25%存活。侵染时正值蒜头形成或膨大期,为害严重,一般会造成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40%以上。为了帮助蒜农预防此病害,张站长提出了几点合理化建议。
相信大多数种植大蒜的农户,对于蒜蛆都是深恶痛绝的,不少人投入大量金钱和精力去防治,但效果甚微。据专家介绍,危害大蒜生长的地下害虫主要是蒜蛆和韭蛆,其中蒜蛆也叫根蛆或者葱地种蝇,属双翅目,花蝇科,为寡食性害虫,主要危害大蒜、洋葱、韭菜等百合科作物。大蒜退母期是蒜蛆产卵的黄金时期,蒜的地下根部遭到蒜蝇的侵染后,蝇卵会随雨水或浇地水下移,从这一时期开始,虫卵会跟随根部一起深埋土壤之中,在土壤中潜伏起来,等候条件适宜开始孵化。一般情况下,蒜蛆的孵化时间是在春秋季温度适宜时,虫卵快速孵化,只需要五到七天后就可以长成幼虫,幼虫在大蒜根部生存,吸收根部营养,阻碍大蒜根部的养分提供,并对大蒜的鳞茎具有趋向性,喜欢驻食大蒜鳞茎,这也是蒜蛆对大蒜危害的主要表现。在大蒜鳞茎被幼虫啃食后开始枯萎腐烂,进而导致地面部分叶片发黄干枯,造成大蒜死苗烂根现象发生,情况严重时,可导致成片成片的大蒜植株直接枯死。拔出受害的作物后,就可以看到蒜蛆,严重的也能看到蒜头被啃食,蒜瓣炸裂裸漏在外,这对大蒜的品质和产量埋下隐患,因此,在虫害的防治上要做到有的放矢,为大蒜的优质高产做好保障。
张站长还提醒大家,4月份以后大蒜进入了需水高峰期,因此这个时期一定要满足大蒜的水分需求,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清明节前后叶片出现黄尖现象,要及时进行第二次追肥,并增加浇水次数,一般要每隔10-15天浇水一次,促使植株生长。
百姓大舞台,有你更精彩栏目
服务新农村,建设新金乡栏目
七彩童年,有我相伴栏目
消费挡不住栏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