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所以自我定位就是个土豆,网名也叫“土豆”
有一段时间自我膨胀,觉得土豆太土,就换了个洋名叫“考拉”,从地下爬到树上看风景,被大风刮下来重重摔在地上,又重新做回了土豆。
做回土豆就得研究温饱问题,开始在朋友圈里卖个水果土特产农副产品啥的,天天抱着手机看有无订单,单子大如天。
如此后果就是足不出户,手机障目,不知爹娘,更让坐在轮椅上的浪子再没机会到外面田野里呼吸新鲜空气,天天焖在十八平米的小屋内坐牢。
昨天被朋友圈一条云南永胜大蒜滞销的消息击中
在云南丽江的永胜县,去年每公斤收购价7-8元的大蒜,今年猛跌至1.5元/公斤左右依然无人收购,严重滞销。
到网上一搜相关新闻,看完更觉沉重
照目前的收购价格,蒜农每挖一亩大蒜,就要亏损多元钱。不久就要进行春季生产,大蒜不仅占着土地,还将影响下一步的大春栽种。有的蒜农因为春耕等着腾地,因为过低的蒜价甚至都合不上挖蒜工人的工资,让他们甚至动了把蒜打在地里的念头。
看着这一堆堆等待收购的大蒜堆积如山,蒜农辛辛苦苦用汗水换来的劳动成果卖不出去,被烂掉、打碎掉、糟蹋掉....实在是太心痛了!
我是山东农村的孩子,我知道地里的收成就是农民换钱的最主要途径。小时候我们家种大葱,每年都要陷入大葱价格起伏的漩涡中,你永远无法预测当年行情高低,只能是赌运气。
有时价格低到几分钱一斤也没人来村里收购,卖不出去,就只能烂掉。我娘推着手推车到几十里外的镇上去卖,十来岁的姐姐帮忙拉车。早晨天不亮就走,天黑才回来,自带煎饼咸菜路上吃